2016年10月05日
资助社企「要有光」翻新荒废纱厂 以可负担租金助基层入住
2016年04月10日
周大福慈善基金呈献《耆舞派对2016》
2016年02月23日
中大跨学科研究团队为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研发新药物
More

中大跨學科研究團隊為罕見神經系統疾病研發新藥物

2016年02月23日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陳浩然教授(左)及敖志祺教授手上分別為QBP1及P3的三維模型,綜合兩者可成為polyQ的新療法。
Photo / Video Courtesy: 香港中文學提供
陳浩然教授組成跨學科研究團隊,共同為罕見神經系統疾病研發新藥。
Photo / Video Courtesy: 香港中文大學提供
P3多肽抑制劑及新綜合療法的發展為polyQ患者帶來新希望。
Photo / Video Courtesy: 香港中文大學提供

罕見神經系統疾病現時未可治癒

陳浩然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所針對的疾病,是一組名為polyQ(多聚谷氨酰胺疾病,Polyglutamine Diseases)的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六種小腦萎縮症及亨廷頓症等罕見疾病。亨廷頓症又稱亨廷頓舞蹈症,患者的腦部功能退化以致手足和面上的肌肉會不規則、不由自主地抽動,亦會出現認知障礙及精神混亂等症狀。小腦萎縮症又稱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是一種導致小腦細胞逐步死亡的慢性遺傳疾病,患者會走路時步履不穩,肢體搖晃;說話時發音含糊不清,無法控制音調,甚至無法語言。總括而言,polyQ患者(包括亨廷頓症及小腦萎縮症)最終會完全失去身體的協調能力,不能進行日常活動。到目前為止,polyQ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

 

跨學科團隊成功研發抑制神經細胞退化的合成多肽分子

2012年,陳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揭示了引發神經細胞凋亡的過程,為無法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開拓新的治療方向。他們發現細胞中具毒性的RNA分子會干擾蛋白質「核仁素」的功能,阻止「核仁素」在細胞核內製造核糖體(所有細胞均依賴核糖體的正常運作來維持生命)。在中大、香港研究資助局、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周大福慈善基金及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的支持及贊助下,陳教授的團隊經過四年的努力及多項嚴格的測試,發明了P3多肽分子,能有效抑制神經細胞退化。化學合成的P3包含了天然核仁蛋白中的13個氨基酸肽,能直接與致病的RNA產生作用,壓制其毒性,其治療效用已於細胞及動物疾病模型中證實,亦已於病人細胞進行測試。

陳浩然教授表示:「2012年,我們發現『核仁素』過表達(overexpression)能有效壓制毒性RNA對細胞所造成的傷害後,我積極主動地邀請來自不同學科領域,包括結構生物學、多肽工程技術、材料科學及藥理學的專家,組成跨學科的研究團隊,希望共同為罕見神經系統疾病研發新藥。經過四年嚴格測試,我們終於成功合成P3多肽抑制分子,是首個能有效壓制RNA毒性的多肽分子。我期望P3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為正式藥物,為polyQ患者帶來新希望。」

 

P3科技成為未來治療方向

陳教授現時已就polyQ研究成立了跨地域、跨學科的研究合作網絡,其合作伙伴覆蓋至丹麥、法國、意大利、英國及美國等地域。陳教授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多肽研究專家KnudJ. Jensen教授合作,以進一步提升P3的生物活性及其穩定性。P3科技亦可應用於其他與核仁蛋白相關的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又稱腦退化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又稱漸凍人症)、柏金遜症、癌症及病毒感染。陳教授現時正尋找製藥界的合作伙伴以提升P3的效能。而基於上述的研究成果,陳教授團隊再發展出一種創新的綜合式polyQ疾病標準療程,療程乃針對致病RNA及蛋白質而建立的。

國際罕見病日創立於2008年,目的是為了喚起全球對罕見病的關注。一齣曾深受矚目的日劇《一公升眼淚》故事講述由真人真事改篇的十五歲小腦萎縮症病患少女的一生,提高了香港人對罕見病的認識。相關的支援團體包括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及香港罕有疾病聯盟亦分別於2007年及2015年成立,為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支援,並致力加強大眾對罕見病的認識。陳浩然教授為香港罕有疾病聯盟的顧問及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的顧問及該會科學及醫學諮詢委員會主席。

 

陳浩然教授簡歷

陳浩然教授現為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兼生物化學及生物醫學理學碩士課程主任。他於中大完成生物化學學士學位課程後,獲香港裘槎基金會資助,負笈英國劍橋大學修讀遺傳學哲學博士課程。陳教授於英國肄業後,得英國衛爾康基金會支持,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接受生物醫學博士後訓練。自1999年起,他以果蠅及小鼠作為研究模型,致力研究小腦萎縮症的致病通路,其研究成果獲廣泛認同,曾獲頒2009-2010年度中大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及2011年中國遺傳學會第十三屆李汝祺動物遺傳學獎。2014年,陳教授為英國劍橋大學邱吉爾書院的訪問學人,於當地大學實驗室進行了一項新的小腦萎縮症研究。他現時已就著小腦萎縮症及亨廷頓症研究成立了跨地域、跨學科的研究合作網絡,其合作伙伴覆蓋至丹麥、法國、意大利、英國及美國等地域。陳教授現為香港罕有疾病聯盟的顧問,亦為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的顧問及該會科學及醫學諮詢委員會主席。他為多個國際研究資助機構擔任評審工作,亦同時為國際學術期刊擔任編委。

4 0
0 0
0 0
0 0
This error message is only visible to WordPress admins
There has been a problem with your Instagram Feed.
This section carried other news and insights in the industry. The link will redirect you to an external site.
2024年01月15日

社区的事|疫情加重长者情绪问题 社企推长幼共同上课 告别孤老寂寞 (只提供繁体中文版)

“没有年龄的课室”由周大福慈善基金及和悦慈善基金共同捐助,透过构建跨代学习平台,将幼儿服务融入长者服务中,让幼儿和长者在互动中建设彼此的互助关係,促进世代之间的了解和尊重,推动跨代连结。

 

Source: 星岛头条
More
2022年10月05日

疫下困境|今年首季贫富差距扩至47倍%20乐施会促提高最低工资(只提供繁体中文版)

疫情下基层收入受严重影响,乐施会分析统计处过去3年数据,将家庭月入中位数分成10个等级,发现最贫穷住户收入于今年首季较2019年大跌22.9%,至仅2,700元,对比最高收入住户的家庭月入中位数12.76万元,相差47.3倍,较疫前2019年的34.3倍大幅扩大,显示贫富悬殊更趋严重。

Source: 晴报
More
2022年09月22日

2021年全球捐赠慈善机构的人数创下新高(只提供英文版)

 

2022年全球捐赠指数显示, 继2018年长达三年录得捐赠减少后, 2021年向慈善机构捐款或协助陌生人的人数创下新高。

另一边厢,2021年全球录得捐赠下降逾一半的国家或地区中包括香港,下降达13个百分点。

 

Source: 多哈新闻
More